教育精准脱贫 我们在行动
我会多个项目参与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果展
来源: 时间:2017-10-23


10月10日至13日,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果展,以图片、表格、文字等形式集中展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自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的扶贫历史、工作做法、典型人物风采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扶贫成果。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参展单位主要从聚焦精准,大力加强组织领导;选派干部,充实一线帮扶力量;搞好培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加大投入,重点帮扶当地教育;民生先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就业,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广泛动员,汇聚扶贫强大合力七个方面进行展示。




我会“伊利方舟”“彩烛工程”“相守计划”“山村教师”等教育类公益项目频繁出现在展板上,并占据重要位置,体现了国家行政学院对我会公益项目的充分肯定,更凸显了我会教育类公益项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学院定点扶贫


云南省大关、墨江县是国家行政学院的扶贫点,在扶贫攻坚战役中,我会在两县先后开展了“山村教师”公益计划、“彩烛工程”边远山区送教培训、“相守计划”关爱留守儿童、“伊利方舟”关注儿童安全等多个教育扶贫类公益项目,动员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展望发展学院等多家专业机构,除此之外,还申请到了中央财政支持。以智力扶贫、教育扶贫形式向大关县、墨江县资助公益资金273万元,受益师生达2万余人。

我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定位扶贫县贫困根源,从教育扶贫的角度切入,秉承聚焦长远发展的宗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帮助两县从物质和精神全方面彻底脱贫,有效地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实地调查研究 根据需求设计项目


“过去的扶贫很多是粗放型的、漫灌式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虽然得到了资助,但是没有方向,没有指导,我们依然不知道要怎么做。”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对古蔺县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入调研,结合各乡镇的特点,找到古蔺县最大的“病灶”——家长外出打工现象严重,留守儿童众多,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缺少父母亲关爱、管束的现状,极易使孩子产生身心问题,甚至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后果。根据这一具体情况, 2014年9月,“相守计划”启动实施,旨在扶持留守老师自主设计和组织开展面向本校留守儿童的特色关爱活动,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进行探索。截至目前,相守计划已资助四川省古蔺县、湖北省竹山县和竹溪县、江西省兴国县和宁都县、云南省大关县和墨江县共205所学校的476个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受益师生达10万余名,公益时长累计超过5万小时。

“相守计划”的实施极大的丰富了留守教师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填补了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培养了孩子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不同方式的家长课堂,让家长们意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寻求方式与孩子多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断开拓创新 共议新经验新做法


“这是我任教以来参加的最高贵规格的教师培训,也是最有收获的一次,培训内容极具专业性又富有可操作性,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新理念和新方法,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四川省古蔺县黄荆学校杨老师在“彩烛工程”第十五期培训班中这样感叹道。

“彩烛工程”2012年启动,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累计捐赠1500万元。先后在京举办15期小学校长培训班及3期教师培训班,培训重庆、四川、贵州、江西、甘肃等地的教育工作者853名;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3次深入定点扶贫县“送教”,以学校综合管理、班主任能力提升、阅读文化打造为主题,旨在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为边远山区教师提供最适合、最优质的培训课程;最周到、最温暖、最具情怀的培训服务,提升边远山区教师职业认同,提高山区农村教师综合素质。


打造安全生态校 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


2016年年初,我会召集了北京、上海等多地的儿童安全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研发方舟全息图。

“我们会给校园安全看病了。在全息图的指引下,制定安全生态校建设规划,很有实效,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我的方舟’”。云南省墨江县联珠镇第一小学副校长陈美坊说。

“安全生态校”旨在通过对本校安全状态的综合评判,使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行性,用公益的力量支持活动创新,帮助更好地建设责权利清晰、人财物优化、自我动态完善的校园安全良好生态。

“伊利方舟”2012年11月启动至今,在上海共开展了6期校园安全专题培训班,有来自中西部地区14个省份40个县区的304名基层老师受益。五年来,在全国各地累计举办70多场各类儿童安全教育活动,跨越20多个省份,因地制宜为基层提供儿童安全教育解决方案,为20多万名儿童送去实用的安全知识和物资。

我会“山村教师”“春雨工程”“泛海扬帆”等公益项目也都秉承着“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原则,通过培训、参访等各种形式的帮扶,致力于受助者的能力提升,使受助者可以得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编撰的《中国扶贫开发年鉴》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收录了我会实施的多个公益扶贫项目。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脱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战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会作为专业化社会组织的“急先锋”,有能力也有责任担负起教育脱贫的重任,成为扶贫济贫脱贫的助推器。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未来,我们会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顺应国家部署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努力、深入开展创新实践,探索助力扶贫济困的可行路径,以人类福祉为目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专业价值理念,凝聚各方社会力量,助力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稳步前进。



另附:参观小记一则



10月12日下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组织下,我和同事们有幸前往中国农业展览馆参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工作成果展”。

进入展厅伊始,我们就跟随大部队来到国家行政学院展板前。脚跟还没站稳,“山村教师公益计划”;“安全生态校”项目;“相守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彩烛工程”,一系列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来不及整理思绪,手机就已咔咔定格了我会公益项目的特写。



“这不就是我们去云南大关、墨江照得照片嘛”同事兴奋地指着展板正中间“加大投入,重点帮扶当地教育”小条幅下的三张照片。定睛一看,这三张照片正是今年三月,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赴云南大关、墨江参与我会“伊利方舟”公益项目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

现场的每一块展板几乎都出现了我会公益项目的身影,仔细阅读展板内容,骄傲感自豪感油然而生。骄傲于国家在脱贫攻坚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功,骄傲于学院在定点帮扶地区所做的各项工作,以及这些工作产生的显著效果,更骄傲于我会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教育脱贫角度切入,助力学院和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

“一直对学院基金会很感兴趣,想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样的公益项目,这个展览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基金会的项目做得真的很不错”。一位参观者一边拍照一边感叹道。



2016年4月上旬,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宝生,副院长陈立赴大关县考察调研时,出席教师培训班主题班会;2016年4月,在墨江县组织举办国家行政学院脱贫攻坚墨江项目——汤沟西部人才“彩虹工程”教师培训;2017年3月,在墨江县组织举办国家行政学院脱贫攻坚项目——“伊利方舟”儿童安全教师培训班……一张张满载故事的照片呈现在展板上,供参访者驻足欣赏。也许在别人眼中,这些照片仅仅是一幅画面的定格,但在我眼中,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不一样的故事,每张照片背后都是我会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动态画面,每张照片背后都承载了当地教育脱贫的希望和未来。

“作为基金会的员工,我们的愿景、宗旨、使命、理念、功能一系列价值观感召着我们,让我们始终用公益情怀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努力和贡献。如今,基金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基金会、了解基金会,传播基金会的公益项目,用扎实的工作、系统的文字和有故事的镜头记录我会的工作成果。”参观展览时,我会员工纷纷感叹。



关注官方微信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