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迷恋方法的老师”工作坊课程回顾
来源: 时间:2021-10-16

长期以来,乡村课堂似乎一直面临着耗时低效的问题,课时多、师生不堪重负,尽管“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却像空中楼阁一样让身处一线的乡村教师望而却步,很难找到变革的突破口。2021年10月14日至10月15日,“山村教师公益计划”培训班的50位学员在李茂老师和叶千桥老师的带领下,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关注教学中的学生体验

如何让好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地,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教学方法”常常成为被忽视的一环,主要原因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不够、研究不足。如何让学生拥有正向积极的学习体验,关注其在学习中累积起来的成就感与效能感,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予以关注的重点内容。

为了有效回应上述问题,李茂老师给出了一些小妙招,如在课堂上运用“当堂小测试”“入场券”“快速绘画”等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体验。在“山村教师公益计划”培训班上,来自各地的乡村教师们在小组交流中体验这些新方法,理解这些方法的设计思路及能够产生的课堂效果,并通过真实的模拟演练学以致用。

在下午的小组共创活动中,老师们通过交流探讨,追溯自己教学生涯中有价值的实践,并将实践中的方法表达出来。具体过程是:通过交流分享,在组内寻找一个好的教学策略,尝试分析方法背后的逻辑与设计思路,梳理出教学思路,并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其他老师。在“分组记忆法”的案例中,老师们发现,之前那些默认可以“一句话”带过的做法,对学生来说体验感并不好,而这个问题正是通过小组交流中发现的。在设计和讨论教学方法时,老师的主导性地位更受关注,却往往容易遗漏掉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实践中建构方法

如何在实践中巩固和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叶千桥老师通过小组共读、研讨、知识点考核等方式,帮助老师们一起体验了“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思路和流程。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一份份妙趣盎然的答卷流动在组间,老师们也在自主学习和及时反馈的过程中发现了好方法带来的乐趣。一位老师提到,为他人讲述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在加深对文本的再理解,而这些方法,都可以迁移加工运用至日常教学中。

在“拼图法”的训练中,老师们将学习单元模块化。在练习的同时,老师们意识到,这样的分组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当他们带着各自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讨论,再回组进行讲授时,对这块知识会更加掌握与熟悉,同时也能站在不同的视角获得新知。

课程尾声,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通过几天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教育模式需要创新,需要设计,需要思考;学生作业需要形式多样,通过设计让孩子阅读起来,让孩子写起来,让孩子在课堂中不断获得成就感,“费曼学习法”就充分体现出了设计;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懂得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趣味性游戏的方法可以使知识更易于让学生接受。还有一位老师提到,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更多是教师讲,而今天两位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都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效果更好。

体验式的工作坊虽然结束了,但真正的实践才刚刚开始,乡村教师在尝试变革的道路上,需要慢慢建构自己的教育教学路径和体系,珍惜试错的权利和空间,发现并开发身边的专业资源。最重要的是,在总结和交流方法的同时,老师们慢慢走上在实践中研究-改进-创新的轨道,相信在日后的实践中,老师们能够学以致用,发现自己的优势与闪光点,将好的方法带入课堂,让课堂回归“交流沟通、激励感染、启发发现”的教育本真。